与舞相约 为“午”徜徉 -- 第八期CBDF明星公益课在石家庄举办
与舞相约 为“午”徜徉
-- 第八期CBDF明星公益课在石家庄举办
五月初五,正是中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按照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但对于石家庄的国标爱好者而言,这个节日所留下的不仅仅是吃粽子这样简单的意味,而是挥别“老礼儿”与“旧俗”,改而“与舞相约”。
“炙手可热”的明星编导
第八期CBDF明星公益课于6月9日在石家庄进行,而第一个课程就是编导课。该课程主要针对青少年国标舞培训教师,普及基本编导知识与技法,让大家不仅会“跳动作”、“教套路”,还会“编作品”;不仅能用“肢体”跳舞,还能通过“大脑”进行表达。
众所周知,国标舞艺术表演舞是近两年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着力打造的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衍生的青少年国标舞艺术表演舞更是大力扶持的“希望工程”。为加速这个新生领域的快速发展,公益编导课已经在长春和上海举办过两期,本期更是邀请了一位“炙手可热”的明星编导--孙轶娇进行授课。这位北京舞蹈学院的青年教师曾多次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宵晚会舞蹈编导,而且就在一周前,她与邹阳老师一起编创的拉丁团体舞作品《活着》在英国黑池舞蹈节获得第二名的殊荣。
孙老师曾在广东舞蹈学校接受国际标准舞的专业学习,后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学习编导专业,是一位“根红苗正”的国标舞编导,而由她编创的多个优秀获奖作品也使得她成为了国标舞届“炙手可热”的明星编导。
编舞难题,统统靠边站
此次参加公益课的百余名学员中,主要为各培训中心骨干教师,部分为中壮年国标舞爱好者,大部分都未接触过舞蹈编创,但又急需一些“速食干粮”,于是孙老师就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对“盲点”进行针对授课,最重要的是,所见即所得,效果立竿见影。
难点一 选题难 选材难?
国标舞元素+青少年对象+舞蹈编创,这几个词语就像紧箍咒一样束缚了编舞者思维。在往期的“希望之星”赛事中,也看到了一些以爱情、负面情绪为主题的不适合青少年表演的编创作品,孩子们跳起来别别扭扭,作品也是不知所以然。
就此,孙老师给出了几点实用建议:
➤熟读 《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材, 取材典范,涵括传统文化的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核心思想包括了现行社会所推崇的“仁、义、诚、敬、孝。” 以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为创作主题,可以让孩子们体会故事中的传统价值观,比如现代社会中“独孩儿”们越来越缺失的“孔融让梨”精神等。三字经中所讲述的故事非常适合青少年“正能量”的创编主题, 内容积极向上,宣扬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仔细研读并从中找寻题材。
➤ 游戏主题+动物形象:比如”愤怒的小鸟”、“木偶人”、“机器人”“老鹰捉小鸡”等受到孩子喜爱与追捧的游戏或动物形象,趣味盎然,可以此为发散点,开拓思维进行创作。
➤从孩子视角反映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刚刚结束的高考等。在现场教学中,孙老师引导学员进行创作实践,通过非常简易的群舞方式表达了高考这一热点现象。
难点二 编来编去就那几个动作?
有同学就现场提问,国标舞十支舞蹈,每支舞蹈都是固定的几个动作,自己为学校编排节目时,内容没什么新意,节目都是雷同的,不过是换了音乐的“恰恰123”而已。
➤此时就需牢记编舞三要素:时间、空间、力量。对基本步伐采用时、空、力上的转换,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极富表现力的舞台动作。比如一个简单的方步,可以是一群人开心地“蹦”着跳,也可以一个人失落地“蹲”着跳,一个空间“高”“低”的变化,一个“群”与“独”的对比,仿佛让人看见了一群带着红领巾的花季少年,在阳光下快乐地前行,而另一个小朋友却独自一人蹲在在角落伤心不已;一个丰盈的舞台画面就出来了,单调的方步动作也有了多种变化,且被赋予了人物情绪。
同理,音乐一共就7个音符,却从古至今,创作出了那么多流芳百世的经典之作;国标舞创作起步虽晚,但可借鉴多个其他舞种的艺术创作方式,只要勇于突破与想象,就有无限的可能性。
难点三 如何选取音乐?
有时听到某首乐曲,就会萌发舞蹈创作的冲动,但孙老师强调:跳舞时要感性,编舞时则要理性,选音乐更要理性。建议不要将一首音乐从头用到尾,而是使用经过剪接的“处理音乐”;尽量少使用传统的节奏超强的“劲爆音乐”,现场观众难静心下来细细观赏,反而会愈加急躁,不易使作品“走心”。
难点四 心中有画面,可就是编不出来?
➤ 将舞蹈画面文字化,多用“动词”,少用名词,适当使用“形容词”。
将有感而发的感性画面地以“写作文”的方式写出来,这样能“理性”地了解到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构建什么;写作文时多采用可直接转换为舞台动作的动词,如“逃走”“跳跃”“奔跑”“踏着”“往前”等,或具有画面感的形容词,如“金灿灿”“红彤彤”等,少用无实际意义的名词,如“小女孩”等。
➤ 提炼作文里的“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因为就是舞台作品的要展示的“起承转合”与“主题形象”。
难点五 舞台画面太单一、不丰富?
1. 硬币法
如果要编一个20人的作品,就选择10个硬币,每个硬币代表一对选手,在每一个硬币上编上序号, 想要什么样的队形,用手指移动硬币,这样比直接用孩子编队型更容易、更有趣,编舞者可以更加明确队形的变化和组成方式。
2. 九宫格大法
准备纸笔,画图将舞台切分为九格,每一格属于一个独立空间,可以采用直线移动、斜线移动、阶梯式移动、曲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舞台,铺满空间。在谈到新晋获奖作品《活着》的创作时,孙老师表示,为表现战争中难民逃亡路上的艰辛与困难,她采用了阶梯式的移动方式,而不是“点到点”地直来直往,用曲折行进地移动方式来展现翻山越岭、困难重重的情节需求。
编舞小贴士
1 .明确国标舞十支舞蹈的舞蹈情绪,正确选择舞蹈语汇。
如牛仔舞可以表达开心、快乐的情绪;伦巴舞则为悲伤、深情,斗牛舞则是激昂与悲壮,恰恰、探戈、牛仔这几个舞种都非常符合“正能量”的青少年主题,适宜表现“童趣”。
2. 让道具“添彩”,而不是成为“摆件”。
切忌舞蹈动作一大堆,却与道具没有丝毫互动,只是一件装饰摆件而已。要发散思维、大胆思考,探索道具与人物的关系,让道具作为舞蹈主体之一,具有独立空间与特殊空间。
3. 多静心,勤思考,多创作具有“正能量”及正确价值导向的青少年国标舞艺术作品。
冠军课堂网络直播
下午的课程由中国职业组拉丁舞冠军、亚洲职业组拉丁舞冠军张少杰/戴荔、中国职业组摩登舞五连冠、亚洲职业组摩登舞冠军张浩/宋晓蓉分别带来。在拉丁课堂中,两位老师首先讲解了伦巴与恰恰中胯部的拧转与运用,随后进行了这两支舞蹈的基本步及基础律动练习。图:冠军导师张少杰 斗牛舞示范教学
看到现场中有不少舞龄不长的小朋友,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张老师还对他们进行了细致点拨与指导;他还强调,虽然学舞时是对着镜子正面学舞,但每一个动作还要充分调动背部肌肉,感受后背的力量与调用。随后还现场教授了伦巴与斗牛的两段组合,另现场学员大呼过瘾。本次拉丁课堂还由“i舞”与“舞蹈梦”通过美拍与映客进行了网上直播,让未到场的爱好者也能近距离地与冠军学习。
男神女神的明星魅力
而在接下来的摩登舞课堂中,两位老师从基本舞姿、手臂框架、握持等方面着手,带领学员们进行了基本步的练习,同时对升降、气息控制等方面也做了着重说明。
而这两位冠军导师也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CBDF明星公益课堂”中“明星”二字的闪耀与意义。课上,两位老师的示范让学员们心中惊叹不已;课后,蜂拥而至的舞蹈粉丝们便将他们“团团围住”进行合影留念。男神女神的魅力实在是“势不可挡”啊!
精彩预告,下期公益课堂还将在江苏常州、湖北武汉、福建厦门举行,欢迎舞蹈爱好者们线上报名!
(文/图:Jasmine )